還沒有訂閱嗎?

加入超過 13,000 位現代獨立音樂人的行列,每週免費獲得群眾經營、創作理念、操作工具等等,來自世界一級音樂戰場的最新資訊和重要筆記,直接寄到你的信箱。

如何定義一個成功的音樂人(我今年靠音樂賺了多少$?)

如何定義一個成功的音樂人(我今年靠音樂賺了多少$?)

每當和圈內人聊起音樂總是少不了哀怨,不論是抱怨產業生態、感慨市場小、還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似乎很少有人圈內人會覺得音樂產業很美好,更少有人說自己在藝術創作這條路上身心靈富足。 無論我們是純粹追求藝術,還是為了名利而來,這兩條路上都找不到一個清晰的「成功音樂人」樣板。除了千篇一律「感恩惜福謙卑努力」的道德雞湯,似乎沒有人願意分享那些背後的真實經歷、以及付出的痛苦代價。 於是直到今天,那些專注藝術的人一輩子相信自己懷才不遇、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一輩子戒不掉自己的成癮問題。老師教學生,學生再變老師,這些問題就這樣一代代的複製下去,讓病態慢慢成為常態。 如果「成功」沒有清晰定義,那每次創作或發行就像買一張超出能力範圍的彩票,結果甚至連頭獎是什麼都不清楚。所以今天,我們的目標就是重新定義「成功的音樂人」,整理出音樂創作的底層邏輯,深入探討那些造成痛苦的根源,並學習如何構築一個身心靈富足的創作生涯。

做音樂 17 年後悔沒先學會的七件事 (音樂產業服務的不是聽眾)

做音樂 17 年後悔沒先學會的七件事 (音樂產業服務的不是聽眾)

從剛開始國中在學校和同學組樂團,到簽約滾石唱片,走過華語流行音樂、影視配樂、英國獨立製作,至今已經 17 年。一路參與的作品串流播放量突破十億,但直到最近,我才真正理解「做音樂」是怎麼一回事。 早年我為華語巨星創作詞曲、為金馬獎導演管虎配樂,也為茄子蛋製作第一張單曲。那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為誰做音樂——聽眾、老闆、甲方還是自己?這些困惑在前十年的產業環境裡沒有得到解答,直到我一個人來到英國,把一切從頭開始重新來過之後,才得到理想的答案。 從零開始再來一次的這八年,慢慢幫我釐清了做音樂的真正意義。尤其是在連續參加三屆美國獨立音樂獎後,讓我接觸到許多獨立音樂人和廠牌,好幾個深夜吧台邊的對話終於為我構建起歐美音樂產業「經營群眾」的完整邏輯。 如果把時間倒轉 17 年,我希望能把這七個領悟告訴當年的自己,相信 16 歲的自己能因此少受一點痛苦、少吵一些架、少走些冤枉路、並且早一點放過自己。

為什麼做「好聽的音樂」注定走向失敗 (現代音樂人的認知失調)

為什麼做「好聽的音樂」注定走向失敗 (現代音樂人的認知失調)

我們生活的世界包含整個音樂產業,對於「作品」的一切觀察視角和論述,99.9% 都來自於第三者而非創作者本身,當其他人表示我們的作品好聽時,相信大部分的音樂人都會當作是一種肯定。 實我們應該對於他人的認可感到開心,但接下來這篇文章,將會詳細分析為什麼以「好聽」為目標進行創作,將會使音樂人走向無盡的不安與自我懷疑,甚至造成心理學定義上的認知失調⋯⋯ 這幾年我看了太多身懷絕技的音樂人,從世界頂尖學校畢業之後,總是想要把音樂做得更「好聽」,反而從此受困於無法讓自己感到滿足的平庸。 然而最悲慘的,其實是許多真正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因為長年使用第三者視角進行創作,到最後不但完全喪失對自己作品的信心,也讓自己成為繼續告訴下一代音樂就是應該要怎麼做才會「好聽」的老師。

音樂人如何找到自己的藝術價值 (究竟什麼叫做才華)

音樂人如何找到自己的藝術價值 (究竟什麼叫做才華)

能夠靠作品以及群眾支持生存下去並且不斷成長的音樂人,究竟和其他同樣是頂尖高手,但作品總是乏人問津的音樂人有什麼不同? 是才華嗎?是資源嗎?是人脈嗎?在看過數百位獨立音樂人的經營方式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簡單的結論,這是成功的音樂人不斷在無意識狀態中進行,但沒有仔細觀察一般人可能一輩子都想不透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