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如何從零開始音樂生涯?(群眾經營三大要素)
在這個音樂免費聽的時代,好聽的作品顯然已經不夠,關鍵在於——如何與群眾建立情感連結。 這集的你問我答中,出現了大部分音樂人最常見的問題。我們將深入探討獨立音樂人生存的核心策略,以及從零開始經營群眾的三個關鍵技能。為什麼大多數音樂人無法突破現狀,而少數人卻能得到穩定支持並逐漸累積?這一切都與群眾經營的方式有關。
加入超過 13,000 位現代獨立音樂人的行列,每週免費獲得群眾經營、創作理念、操作工具等等,來自世界一級音樂戰場的最新資訊和重要筆記,直接寄到你的信箱。
在這個音樂免費聽的時代,好聽的作品顯然已經不夠,關鍵在於——如何與群眾建立情感連結。 這集的你問我答中,出現了大部分音樂人最常見的問題。我們將深入探討獨立音樂人生存的核心策略,以及從零開始經營群眾的三個關鍵技能。為什麼大多數音樂人無法突破現狀,而少數人卻能得到穩定支持並逐漸累積?這一切都與群眾經營的方式有關。
當 AI 生成音樂變得越來越強大,獨立音樂人的未來會是怎樣的? 最近,AI 音樂的發展速度快到讓人措手不及,從演算法生成旋律,到 AI 翻唱各大歌手的聲音,甚至連完整的專輯都能一鍵產出。當 AI 作品充斥市場,音樂產業是否會迎來新的淘汰賽? 在這集 Podcast,我分享了對 2025 年音樂產業的預測,以及 AI 如何改變音樂創作、分潤結構與聽眾行為。
每當和圈內人聊起音樂總是少不了哀怨,不論是抱怨產業生態、感慨市場小、還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似乎很少有人圈內人會覺得音樂產業很美好,更少有人說自己在藝術創作這條路上身心靈富足。 無論我們是純粹追求藝術,還是為了名利而來,這兩條路上都找不到一個清晰的「成功音樂人」樣板。除了千篇一律「感恩惜福謙卑努力」的道德雞湯,似乎沒有人願意分享那些背後的真實經歷、以及付出的痛苦代價。 於是直到今天,那些專注藝術的人一輩子相信自己懷才不遇、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一輩子戒不掉自己的成癮問題。老師教學生,學生再變老師,這些問題就這樣一代代的複製下去,讓病態慢慢成為常態。 如果「成功」沒有清晰定義,那每次創作或發行就像買一張超出能力範圍的彩票,結果甚至連頭獎是什麼都不清楚。所以今天,我們的目標就是重新定義「成功的音樂人」,整理出音樂創作的底層邏輯,深入探討那些造成痛苦的根源,並學習如何構築一個身心靈富足的創作生涯。
從剛開始國中在學校和同學組樂團,到簽約滾石唱片,走過華語流行音樂、影視配樂、英國獨立製作,至今已經 17 年。一路參與的作品串流播放量突破十億,但直到最近,我才真正理解「做音樂」是怎麼一回事。 早年我為華語巨星創作詞曲、為金馬獎導演管虎配樂,也為茄子蛋製作第一張單曲。那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為誰做音樂——聽眾、老闆、甲方還是自己?這些困惑在前十年的產業環境裡沒有得到解答,直到我一個人來到英國,把一切從頭開始重新來過之後,才得到理想的答案。 從零開始再來一次的這八年,慢慢幫我釐清了做音樂的真正意義。尤其是在連續參加三屆美國獨立音樂獎後,讓我接觸到許多獨立音樂人和廠牌,好幾個深夜吧台邊的對話終於為我構建起歐美音樂產業「經營群眾」的完整邏輯。 如果把時間倒轉 17 年,我希望能把這七個領悟告訴當年的自己,相信 16 歲的自己能因此少受一點痛苦、少吵一些架、少走些冤枉路、並且早一點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