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訂閱嗎?

加入超過 13,000 位現代獨立音樂人的行列,每週免費獲得群眾經營、創作理念、操作工具等等,來自世界一級音樂戰場的最新資訊和重要筆記,直接寄到你的信箱。

不要在「迫切但不相關」的事情中耗盡一輩子

99%的音樂人在事業中原地踏步 (五個步驟避免在 "迫切但不相關" 的事情中耗盡一輩子 )

July 23, 202425 min read

99%的音樂人在事業中原地踏步
Custom HTML/CSS/JAVASCRIPT

Custom HTML/CSS/JAVASCRIPT

「做這行只要撐下去就是你的」你在音樂生涯中是不是也常常聽到這句話?從我 16 歲加入滾石唱片到現在,這句話就像是台灣夏天的蟑螂,沒幾天就會不小心遇到個一兩次。

對創作者來說這句話的確不無道理,如果沒有一些能長久堅持下去的原始動力,這條路上的重重阻礙將會輕易把所有只是想要「試試看」的人給淘汰。

但真正恐怖的不是在音樂這條路上被淘汰,畢竟人生有無限多種選擇,沒有一定非得要拿來做音樂。最恐怖的是在音樂這條路上掏心掏肺掏口袋不斷奮鬥,結果十年後依舊在原地踏步:一次又一次的存錢發新歌拍MV,結果專場只有聽膩的親朋好友來捧場,上串流也不過幾千次點播,更不用說靠音樂維持生計。

回頭看看這十幾年來在「音樂圈」認識到的朋友們,確實努力「撐下去」的還不少,但「原地踏步」的比例其實才是常態,甚至有許多人就此進入負面心理循環 (甚至負債),埋怨政府埋怨補助埋怨環境埋怨市場,最後成為走不出去的心理疾病患者。

當時還在唱片公司的時候,我們樂團裡每一個人都被要求一個月要寫出五首歌交給公司,到簽約第四年準備發片的時候,寫歌做音樂早已經變成例行公事。這段時間我們不但有固定的校園演出,台灣各大音樂舞台包含海洋音樂祭、台北跨年、新北耶誕城也都早已經踩點,但這些腎上腺素爆發的演出機會和掌聲尖叫,最終都不足以讓我在下一個十年繼續「撐下去」。

一直到 26 歲離開台灣來到英國之後,我依舊常常在問自己究竟為什麼當初不願意繼續撐下去。我發自內心知道自己熱愛做音樂,也比決大部分其他音樂人擁有更多的機會、更高的收入、更虛榮的生活,但到最後就算是冒著上法院對簿公堂的風險,我也堅決要離開這個當時全台灣最大的唱片公司。

「做這行只要撐下去就是你的。」這句話不斷在我生命中重複著,也不斷在我的腦海中重複著,一直到解約離開台灣多年之後,回去見到當年的經紀人,他都還在告訴我「你們當時要是繼續撐下去現在早就⋯⋯」

但我也只能看著他沈默不語,因為現在我清清楚楚地知道,這句話絕對是傳統唱片經紀體系下,沒在做音樂的人才會說出來的話。身為一個創作者,要不是衣食無虞的演藝家族後代,這句話根本是送你去見心理醫生的高速直達專車。

多年前藝人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心臟驟停倒地經搶救仍回天乏術。根據報導,除了身體狀況及當時的氣溫較低之外,過勞(Burn-out,又稱職業倦怠)及工作過度造成他的身體無法負荷,也被質疑是導致心因性猝死的主因之一。

克莉絲汀娜.馬斯拉赫(Christina Maslach)博士是一位知名的過勞研究者,他在 1999 年的論文中,提出了工作中讓人感到過勞的六大因素:

  1. 工作量 - 長期感到工作量超出負荷。例如每天熬夜寫歌到天亮。

  2. 失控 - 覺得自己缺乏自主權,面對會影響自己職涯的決策沒有發言權。例如無法決定專輯裡要放哪些作品。

  3. 獎賞 - 工作得到的外在與內在獎賞不成比例。例如準備了一個月的完整演出,唱酬只有 3000 塊還要五個人平分。

  4. 團體 - 和工作團體中的其他人關係不佳。例如其他團員練團結束去吃宵夜結果沒約你。

  5. 公正 - 在工作中沒有受到公平對待。例如大家一起創作的作品,結果只有掛名吉他手。

  6. 價值觀衝突 - 自己高度追求的自我價值與工作內容產生衝突。例如搖滾歌手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在綜藝節目玩遊戲。

如果長期在音樂生涯中遭遇以上這些問題,那麼情緒感受比一般人更細膩的我們,大概已經開始長期感到焦慮疲憊、注意力衰退、失眠、效率低落並且對事物開始失去熱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從老師們身上得到的建議就僅僅只是「撐下去」,那麼我們應該為自己的精神狀態感到擔憂。

在我 17 年的音樂生涯中,有幸能夠觀察那些穩定持續往前的音樂人所共有的特質,再加上自身的工作經驗,以下整理五個簡單的步驟。只要我們能夠依照順序進行,就能避免搭上心理醫生的抗憂鬱藥物專車,同時在生涯道路上明確知道自己在正確的方向上往前,穩步靠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目標。

讓我們開始吧。

一、尋找自己做音樂的真正原因

「熱愛做音樂」這種單純的熱情,絕對不足以在接下來的歲月裡,支撐我們面對所有無可避免的挫折。我們必須要從現在開始,每天沒事就想想自己到底為什麼選擇做音樂。想想自己在哪些瞬間感受到「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任何原因都沒有對錯,它可以是「希望獲得掌聲尖叫」、「獲得眾人的認可」、「出名賺大錢」或是「抒發個人情感」、「創造和聽眾之間的情感連結」等等。我們必須要「時常」問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堅持」,畢竟人是會隨著歲月增長而不斷改變,同時也不斷加深對自己理解的生物。

只要投入的心思夠多時間夠長,相信我們就能慢慢得到一個足夠直接的答案,而這將會是我們在未來進行決策時最重要的判斷依據。

「世上沒有任何一場戰役是依照計畫進行而獲勝的,但也沒有任何一場戰役能在沒有計劃的情況下獲勝。」

音樂生涯和戰爭的共同點,就是兩者都擁有近乎絕對的獨特性和不確定性。我們需要認真的計畫自己的每一步,把有限的注意力和資源投注在最能夠帶來幫助的事情上,同時也必須接受我們的作品和音樂生涯戰場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人會擁有和我們相同的職業生涯之路。

如果我們不清楚自己做音樂的根本原因 (或所謂的初衷),那麼我們將會在那些「迫切但不相關」或「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上投注數個月、數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然後一轉眼發現自己歲月枯黃日暮西山準備終老。這正是絕大多數的其他人,始終在原地踏步並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最主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如何圍繞自己的初衷,做出生涯事業上「最正確」的決策。

二、在任何投入之前重複問自己「為什麼」

「五問法」是日本豐田集團 TOYOTA 的創辦人豐田佐吉所提出的,藉由重複提出疑問,來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套一句中文俗語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

當我們在音樂生涯中面臨抉擇時 - 例如要不要投注心血寫補助、要不要花時間參與音樂圈社交活動、要不要去當別人的演出樂手等等。不論大大小小的決策,你都可以藉由不斷問自己「為什麼」,來得到更深一層的答案。

而這個最終答案如果和我們前面第一個步驟得出來的初衷沒有直接關聯,那麼他就不值得投注任何心血。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應不應該去參加音樂圈的社交活動:

為什麼參與社交活動?因為需要人脈關係。

為什麼需要人脈?因為需要演出機會。

為什麼需要演出?因為需要宣傳新單曲。

為什麼需要宣傳?因為需要更多聽眾和樂迷。

為什麼需要更多聽眾和樂迷?

到這邊或許有些人的答案是「因為我想紅」、「因為需要賺錢」或是「讓更多人感受到我想表達的情感」等等。不論我們的答案是什麼,如果這個答案和前一個步驟選擇做音樂的原因無關,那麼請不要浪費心思投入在這件事情上,這世界上絕對有比「做音樂」更有效率的其他方式能夠讓你達到這些目的。

而如果你做音樂的目的是「讓更多人感受到想表達的情感」或是「創造和聽眾之間的情感連結」,那麼這正巧也是我自己得到的答案,也是我所認為的「藝術家」會給出來的答案。

三、找到自己的夢想「狀態」

只要是個朝九晚五的通勤上班族,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曾經想過「要是我每個月有XXX的被動收入我 TM 早就不幹了」。

但是周杰倫不會因為寫出「晴天」就覺得可以退休了,五月天也不會覺得寫出「溫柔」就不用去中國了。在音樂的世界裡「爆紅」或是「賺大錢」等等都是一個瞬間,是一個美好的事件,但是發生了之後呢?人生還是要繼續往下過。

在我的經驗之中,幾乎所有認真發表作品的音樂人,人生夢想到最後都可以精簡整理為:「持續發表喜歡的作品去激發群眾和自己的情感,進而創造彼此連結同時維持生活開銷。」

音樂人的夢想是一種「狀態」而不是「結果」,這是我們必須得要理解的重要觀念,也是藝術生涯和其他職業非常不同的地方。戶頭裡一億台幣可能會讓一般人停止上班,但歌曲一億次播放也不會讓藝術家停止創作。

請認真思考「夢想狀態」下的自己是什麼樣子?想像的越細節越好,例如:會穿什麼樣的衣服?講些什麼樣的話?每週花多少時間創作?有多少場演出?花多少時間鑽研新技巧?多少時間和死忠樂迷互動?用什麼方式互動?希望帶給這個世界什麼影響?

只要我們勾勒出的夢想狀態越具體,那麼下一個步驟就會越容易。

四、先衡量「投入指標」再衡量「成果指標」

「我們所設定的目標絕大多數都不會如期達成」,能夠越早面對這個事實,音樂人生就會進行的越順利。就如同前面所說:沒有一場戰爭是依照計畫進行而獲勝,但是沒有計畫的戰爭一定不會獲勝。音樂生涯中獲得的「成功」,通常都發生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就如同我們也曾經歷過自己最不喜歡的一首作品,結果最多人喜歡聽,或是自己覺得表現不怎麼樣的演出結果大家反應最熱烈。

設定明確的目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沒錯,但是純粹依照成果來衡量自己,對於創作者來說是一種心理消耗相當巨大的方式。藝術作品和其他商品不同,是創作者本身的情感延伸,當自己的情感表達不斷的遭遇「否定」,那麼長久下來必定會造成心理傷害。

與其為自己設定一個以「成果」為重的指標,更好的方式其實是設定一個屬於自己的「投入指標」。例如:儘管「年底前達成 Spotify 每月一萬聽眾」是一個不錯的成果指標,但在這之前,其實更好的投入指標是「讓自己每六週能發表上架一首新歌」,或是「每個月能夠為音樂作品製作X支社群影片」。

就像是想要獲得金牌的運動員一樣,在贏得比賽之前,更重要的是訓練自己擁有能夠贏得比賽的心理和身體狀態。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強迫自己跑馬拉松,但是我們可以從每天慢跑十分鐘開始。做音樂完完全全是一模一樣的道理,我們不需要現在就強迫自己六週就得完整製作發行一首新歌,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每天安排固定時間讓自己好好進行創作,直到能夠達成自己設定的「投入指標」。

想想前一項的夢想狀態,我們應該如何訓練自己逐漸成為那種狀態下的音樂人?

五、分析「成果」進而調整「投入」方式

在這個使用者任何一舉一動都被平台紀錄下來的時代,「數據」就是最明確的成果指標沒有之一。數據能夠告訴我們幾乎所有需要知道的事情,包含聽眾黏著度、情感深度、使用特性甚至是新作品的投資報酬率等等,根本沒有什麼事情是算不出來的。

對於看到數字就頭痛的藝術家來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最小單位創作」(例如歌曲作品的重點片段、演出的精華片段、創作過程的事件記錄等等),不斷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影片,然後觀察群眾觸及和互動的數字變化。當同一首歌的不同片段,在每週同一個時段發表之後得到的成果懸殊,我們馬上就會知道群眾最喜歡那個片段。同樣道理,如果把同一個音樂片段,利用不同的演出拍攝方式製作成影片,在每週同一個時段發表之後得到的成果懸殊,我們馬上就會知道群眾最喜歡那一種呈現方式。

但最大最大問題就在於,大部分的音樂人都只專注在「贏得金牌」而不是「讓自己成為能夠贏金牌的運動家」。當我們利用前面的幾個步驟經營起自己健康的身心狀態之後,音樂生涯就會成為一條明確的道路,每一個階段性指標都將會合情合理,而且同時明確可行。

贏得金牌的方式有百百種,你可以綁架裁判全家老小、可以在對手的食物下藥、也可以替自己打類固醇,但這些「迫切但不相關」的事永遠都比不上腳踏實地每天用正確的方式訓練自己,就算這一次輸了,未來總有一天金牌也會輪到自己。

簡單整理今天的筆記,如果我們想要避免自己十年之後還在原地踏步,避免自己因為長期的過勞和倦怠而逐漸進入負面心理循環,那麼就需要實踐以下這五個步驟:

一、尋找自己做音樂的真正原因 -

每天花點時間問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選擇做音樂,哪些關鍵時間點讓你感受到「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直到我們得到一個自己足夠滿意又直接的答案。這將會成為我們未來在音樂事業上所有決策的關鍵判斷依據。

二、在任何投入之前重複問自己「為什麼」-

深入思考自己每一項音樂相關決策背後的原因,重複問自己至少五次「為什麼」,如果最終答案與前一個步驟整理出來的「初衷」不相符,就請不要浪費時間精力在那些「迫切但不相關」、或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上,大部分的音樂人都是因此而長年在事業生涯中原地踏步而不自知。

三、找到自己的夢想「狀態」-

音樂人的夢想是一種「狀態」而不是「結果」,思考自己最理想的音樂生活型態是什麼樣子,那樣的自己會說什麼樣的話?穿什麼樣的衣服?會花多少時間創作?花多少時間和死忠樂迷互動?詳細勾勒那樣的自己,再讓自己朝那個方向逐漸邁進。

四、先衡量「投入指標」再衡量「成果指標」-

音樂人所設定的目標大部分都不會如期達成,但這並不是個問題,因為音樂生涯中的「成功」大多都發生在最不經意的時刻。如果我們每一次的投入都只用「成果」來衡量自己 (或衡量作品),那麼這將會是藝術創作上最大的精神消耗和打擊。與其用「是否贏得金牌」來當作指標,不如先用「是否有逐漸靠近金牌運動員的身心狀態」來衡量自己。

五、分析「成果」進而調整「投入」方式 -

在利用前面步驟逐漸訓練自己建立「音樂人的夢想狀態」之後,再觀察網路平台數據,利用「最小單位創作」的方式去測試群眾對於作品內容的反應。在控制其他所有變因的情況下,觀察不同作品內容的數據起伏,保留成效最佳的內容並且持續創作相似作品。重複以上動作直到篩選出最有群眾效率的作品表達形式。

獨立音樂島從 2018 第一場講座「獨立音樂的電商時代」到現在,利用數據分析和社群經營,替無數的音樂人創造堅實的群眾基礎,也協助華語世界的獨立音樂人,創造世界巡迴演出完售的宣傳系統。

但只有分析數據是不足以成就音樂事業的:一個成功的現代藝術創作者需要一個平衡的身心狀態,對自己的藝術判斷擁有自信,對於自己的群眾也有足夠的理解。這些事情都不是被雷劈到就馬上能得到的超能力,也不是任何其他人能夠替你塑造的「人設」,而是利用有效的群眾經營系統,讓創作者本身能夠從外部獲得正向反饋的同時,慢慢建立起的一系列專業能力。

如果看到這邊,你覺得自己已經滿足上述現代成功藝術家的條件,請寫信和我分享你的作品 ([email protected]),我有信心獨立音樂島能夠把你的作品帶到世界的另一頭。而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從頭開始完整學習群眾經營的專業技能,那麼我們的線上課程『無敵聽眾搜尋器』就是你開啟這一切的鑰匙。

希望今天的筆記內容對你有幫助,我是楊威宇。

Till next time x

Back to Blog

獨立音樂島/楊威宇

自從 16 歲簽約滾石唱片至今,參與並合作過包含小鬼黃鴻升、茄子蛋、食尚玩家、金馬獎導演管虎等等跨領域重要作品。旅居英國之後,陸續受邀為美國獨立音樂獎評審、英國傑出藝術家人才,與 BBC 電台專訪。

我的專長是協助獨立音樂人進行自主群眾經營,陪養職業生涯必備技能,並幫助華語音樂進入世界主要音樂市場。

讓我們協助你的音樂生涯與群眾經營之路:

旗艦課程 無敵聽眾搜尋器

首創以「最小單位創作」為主的現代經營方式,以音樂作品為核心在社群媒體時代有效經營群眾。不論任何曲風與經歷,手把手教會你如何從零開始,培養職業獨立音樂人最有效率的永續創作型態。

業界唯一針對獨立音樂人的單曲數位宣傳操作服務,針對音樂串流平台 Spotify 作為經營目標的一條龍整合服務,提供轉換次數成效保證。獨立音樂人最安全有保障的數位宣傳方案,讓你能夠將精力專注在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針對獨立音樂群眾經營提供諮詢服務,將由創辦人楊威宇親自提供專業建議,讓你能夠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並且將你的音樂事業扎實的往下一個階段持續邁進。